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科视点 >> 能源电力

发改委“特别提醒”:部分省市GDP目标定高了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科视点       时间:2011-1-7

发改委“特别提醒”:部分省市GDP目标定高了
        继《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1月6日报道《地方十二五规划GDP仍“高烧”》后,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6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多数省份把经济增速目标定得过高,没有冷静考虑相关环保、能源、资源的承载能力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委商讨后已对部分省市发出通知,要求统一按照国家发展规划合理制定发展目标,把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
        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张平称,部分省市的“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定得过高,主要是由于各地在制定规划的时候,对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考虑得较少。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各地“十二五”增长目标大多超过10%,仅五六个省份控制在“一位数”,这对能源供应提出极大考验。
        “以现在的能源发展水平,难以保障某些省市经济增长翻番的需求。”张平强调。
        国家能源局的“十二五”能源发展思路,仍将保障能源供应放在首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昨日的报告中透露,“十二五”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据悉,“十二五”期间能源总量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张平表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具体措施还在研究之中,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过快增长,抑制不合理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地方政府各有“打算”
        对于国家发改委上述 “公开提醒”,地方听后有何想法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参与某省“十二五”规划讨论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各地对于“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是如何出台的“根本讲不清”。
        “为何定为10%,而非9%或11%,我相信很少有省市能够说得清”,他说,起草者需要将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行组合,再根据中央总体的指标“倒推”,并没有数学公式那样精确的计算方法和模型。
        对于这种说法,甘肃省政府经济顾问李含琳也表示,GDP增长目标的计算方法确实比较复杂,不容易说清。
        不过,考虑到“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一些省份已在避免将指标定得过高。
        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就制定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进行说明时明确表示,《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只有一个数据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更多的省份则有不同想法。李含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甘肃省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该省还可能修改“十二五”规划的GDP增速目标由10%升至12%。
        李含琳认为,尽管中央淡化了GDP增长目标,但这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特别是中东部一些省份应更多追求“绿色”发展。但对于“穷上加穷”的甘肃来说,仍然需要GDP的强化。基于投资性、产业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增长,甘肃有能力实现提出的经济增速目标。
        专家建议多手段控制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控制能源消费的具体落实办法。
        一个事实是,“十一五”规划的煤炭总量控制“完败”。著名能源专家、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一五”曾规划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26亿吨,但实际上,中国煤炭产量在“十一五”期间达32亿吨左右。
        林伯强认为,与其在“十二五”期间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不如用单位能耗指标对各省市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
        “去年底不少省市的拉闸限电就说明,通过对各省单位GDP能耗进行控制切实可行,地方政府"怕"这个考核指标”,林伯强说。
        另一位能源专家董秀成认为,只要中央下定决心,就可将地方的GDP冲动遏制下来,具体手段包括加税等经济手段、不审批投资项目等行政手段,以及更严厉的考核手段。必须通过降低能耗推动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降低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核心。
打印】【关闭
上一篇:
“十二五”能源发展思路确定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下一篇:
2025年Q1中国在全球市场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