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科视点 >> 能源电力

发改委:若物价增长过快将出台新调控措施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中科视点       时间:2011-1-14

发改委:若物价增长过快将出台新调控措施
2011年1月20号,2010年全年经济数据即将面世,过去一年里,跌宕起伏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牵动人心,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业界测算:2010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将达到3.3%,突破年初设定的3%的目标。那么2011年物价走势又将如何?在物价调控中唱主角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有哪些作为?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接受中央台记者季苏平采访时表示:如果今年一季度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有关方面有可能出台进一步的调控措施。
        如果有人问,2010年大家最关心的经济问题是什么,估计大部分人会想到蒜你狠、豆你玩等等和物价有关的话题。下周四,包括2010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在内的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物价指数破三基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展望2011年,物价曲线是否还会高歌猛进呢?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认为,2011年,物价上涨压力依旧不容小觑。
        今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第一个方面是在国外,现在国外的资源产品的价格,铁矿石、钢材、铜铝铅锌的价格,除了石油外已经全面超过08年金融危机这钱的水平。从国内来说,工业化、城镇化在加快发展,包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要个也是一个上涨趋势。
        曾有专家分析2011年,价格曲线会呈现一个前高、中低、后高的V字形走势。对此周望军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确实比较大。
        一季度为什么价格涨幅还会高位运行呢?一个是10月份以来,物价上涨比较猛,滞后因素、也就是所谓的翘尾比较明显,另外今年的春节进入到传统的消费旺季、生产淡季,市场上蔬菜、粮食价格、副食品价格应该还是高位运行,无疑对物价上涨的压力是比较大的。
        但是之后的价格走势,周望军并不愿意过早的做出判断,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影响国内物价走势的外部因素剧增。目前,国家发改委等有关单位正在密切关注1月份的物价走势,周望军坦言,一旦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增长过快,国家可能会推出新的物价调控措施。
        一月份、二月份物价再高位运行,应该还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新的措施,至于具体推出什么新的调控措施,这个要根据一季度价格发展形式来决定,现在不能说,我不知道物价涨多高,我也不知道什么形势,我就先出台几个措施。
        眼下,新春佳节将至,如何减少物价上涨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影响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新一轮送温暖活动的大幕已然徐徐展开。周望军肯定送温暖活动的必要性,但他同时强调了调控物价的长效机制的重要性。自从国务院提出16项物价调控措施以来,很多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与之相比,长效机制不仅更为重要,建立起来也更加困难。周望军以土地问题为例,分析其中的难点。
        一些长效一直需要一个过程,在落实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一年半年能解决的。比如说我们土地问题,我们保障18亿亩土地红线,这里面多少种粮食、多少种蔬菜、种在什么地方,怎么考核,怎么落实。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怎么补贴粮食主产区,使粮食主产区愿意发展农业,发展工业的效益好于发展农业,很多农业省份不服气呀,这个矛盾要通过中央政府协调。
        无论是长效机制还是即刻起效的政策,周望军强调,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势必会经历一个粮食、蔬菜、油料价格逐步上升的长期过程,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因为我们人多地少,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农产品价格已经步入上升通道,它能改变工农业产品间的差价,有利于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食品安全,这是每一个国家在经历工业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必须上涨。
打印】【关闭
上一篇:
连锁模式拯救不了网吧产业
下一篇:
2025年Q1中国在全球市场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统计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