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英文视点
我国饮料包装机械的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11-3-4

我国饮料包装机械的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3月3日中国食品包装机械的产值在3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每年进口的食品包装机械约10亿美元。其中饮料、乳品和啤酒包装机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饮料、乳品和啤酒包装机械,至今引进的势头仍然是有增无减。这些机械大多是高速自动化生产线,可靠性强、产量高,部分设备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机型。

        生产线的引进,使中国部分饮料、乳品和啤酒企业的包装水平得以与发达国家同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包装机械的生产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灌装、封口一体设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塑料饮料瓶、酸奶杯、无菌包装成型设备和贴标机在内的包装生产线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已经可以满足中型企业的需要,部分已经可以替代进口设备,并且出口量逐年提高。

        饮料包装

        目前中国饮用水、碳酸饮料、茶饮料的前处理设备国内产品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中、低速理瓶、装箱设备也有相匹配的产品可供选择。在热灌装机方面,各设备厂都能解决设备在热灌装环境下的控制、密封等工艺要求,也解决了无菌冷灌装的问题。不过,无论是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还是茶饮料;也无论是PET瓶、金属罐,还是利乐包,中国着名饮料企业的包装生产线基本上是引进设备的天下。

        碳酸饮料的包装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仍然是中国饮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尽管增幅放慢,但绝对数量每年仍有较大增长。

        PET瓶是碳酸饮料最主要的包装形式,采用集中制造瓶坯,分散制瓶供应就近可乐灌装厂的生产方式。由于碳酸饮料瓶价格已经完全透明,因此利润很薄,制瓶企业主要以量取胜,高速设备的使用成为必然。在瓶坯生产方面,72模腔的注塑机已经开始使用。制瓶厂也开始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设备采购方式,开始与不同的制瓶设备供应商合作。吹瓶速度达每小时2万瓶的高速吹瓶机装机量不断增加。

        铝制二片罐市场份额虽然在逐年下降,但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目前中国生产铝制两片罐的企业全部是外资控股企业,设备也全部是引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并且经过不断的更新,生产速度普遍得到提高。

        虽然有上海钢制两片罐生产企业,但中国的两片罐仍然以铝制罐占绝对优势。目前在国际上,美国仍然以铝制罐为主,欧洲则倾向于钢制罐的生产,虽然中国的铝制罐用铝板基本上依靠引进,价格昂贵,但改造现有的铝罐生产线为钢制罐也需要巨额投资,在二片罐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企业缺乏投资的热情。

        两片罐生产线由于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工艺要求极为严格,目前中国没有类似的设备,特别是受低迷市场的影响,机械设备开发企业也缺乏开发相关生产线的积极性。

        茶和果汁饮料的包装

        热灌装仍是目前茶和果汁饮料最主要的生产和灌装工艺。

        热灌装PET瓶、金属三片罐、利乐包,是茶和果汁饮料的三大包装形式。

  部分茶和果汁生产企业外购热灌装PET瓶;部分饮料企业自己生产PET瓶;还有部分饮料企业与制瓶企业合作,由制瓶企业在饮料厂里装机吹瓶。无论是哪种方式,生产热灌装PET瓶的设备主要是二步法设备,以及一步法设备。

        热灌装曾经是专业制瓶企业的最大利润来源,但随着价格的透明,热灌装PET瓶的价格在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为了提高PET瓶的热灌装温度,使用二步法设备的企业大多与台湾一家企业合作,改善瓶口的成型工艺,使灌装温度可以提高到93℃。

打印】【关闭
上一篇:
我国首部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9月1日起实施
下一篇:
时尚家居设计 纯色是主流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