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科视点 |产业视点 | 区域视点 | 国际视点 | 专题视野 | 中国经济 | 全球经济 | 国际贸易 | 中国贸易 | 热点下载
 當前網頁繁簡切換
英文视点 | Global News | China News | District News | Market News | Economy       英文網站 | 繁體網站
中科纵横官方微信 
搜索:通过此功能可以快速搜索本站内容.
关键字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英文视点
城镇化新进程下房地产受益城市
时间:2015-4-8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城镇化规划开启新进程将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增加地区人口,房屋需求增加也会推动相关地区房地产的发展。
规划中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城乡统筹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使国家城镇化规划向前迈进了一步,规划开始实施后,哪些城市的房地产会因此受益呢?
        城镇化将使武汉房地产受益规划中明确,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城镇化规划开启新进程将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增加地区人口,房屋需求增加也会推动相关地区房地产的发展。
规划中明确,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城乡统筹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使国家城镇化规划向前迈进了一步,规划开始实施后,哪些城市的房地产会因此受益呢?
        城镇化将使武汉房地产受益规划中明确,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镇化将使长沙房地产受益<p>规划中明确,强化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依托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
        城镇化将使南昌房地产受益房地产 城镇化
其实不只是武汉、长沙、南昌,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城市均被覆盖。  
今年二月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省会城市市长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共同签署了《合肥纲要》。四市将共同推进国家启动“上海-南京-合肥-武汉-成都”沿江高速铁路、“沪昆(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高速铁路。
        京广高铁全线经过多个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的有包括:孝感、武汉、咸宁、赤壁、岳阳、汨罗、长沙、株洲、衡山、衡阳、耒阳、郴州、乐昌、韶关。          
京九铁路沿线主要城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的有:九江、南昌、吉安、赣州等。
        二广高速公路沿途经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襄樊、荆门、荆州、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镇化吸引人口的优势,都会带动区域房地产发展,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新进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将会带动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的很多城市以及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等轴线周边的房地产发展,特别是武汉、长沙、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其房地产行业发展得到很大动力。

打印】【关闭
上一篇:
俄将修订《2020年前俄轻工业发展战略》
下一篇:
房地产市场总体下行趋势仍将继续
网站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发改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海关 国家统计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购流程 | 付款方式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Copyright: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675230 传真:010-84673367 邮箱:service@zkreport.org

北京中科纵横信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250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533号